教学通告

实践教学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通告 -> 实践教学科 -> 正文

关于开展首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09-26

各二级学院: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文件的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加强我校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决定今年在本、专科生中开展首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立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原则

1.注重过程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注重创新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验实训设备、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立项项目不得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同。

2.注重创新。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探索、研究、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3.注重切实可行。训练计划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二、资助对象

项目申请人原则上为我校本、专科二、三年级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训练项目不限学科专业,根据学生兴趣在一定范围选题。

三、选题范围

1.有关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子项目;

2.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

3.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

4.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

5.社会调查项目;

6.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四、立项数量

首届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计划遴选50个项目(包括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根据申报质量适当进行调整。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团队申报项目。获得此次立项的项目将作为学校推荐江西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的遴选项目。

五、经费资助与使用

学校对正式立项的训练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资助额度每项为500 -2000元。项目计划完成后,方可报销。如项目主持人不在同一学院,资助经费由第一申报人的学院报销。

经费的使用要严格遵守专款专用原则,不得挪用,经费报销须经指导教师同意、教学院长签字后统一到教务处汇总报销。不能按时完成项目计划的,要说明理由,提出书面的延期申请,经教务处审定后方可延期,延期时间不超过一年;无法完成项目的,学校将取消其项目经费的使用权。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或项目主持人如有变动,要履行变更手续,及时到教务处备案。

六、申报基本条件

1.申请人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善于独立思考,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与能力;

2.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原则上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负责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训练。鼓励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3.二级学院能免费提供学生创新训练所需的实验实训场地和仪器设备,支持学生完成训练项目;

4.各二级学院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活动,为学生实施训练项目创造良好的环境;

5.优先考虑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团队申报的项目。

七、组织管理

1.项目申报:以学院为单位,从院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学校立项资助项目。

2.评审立项:学校在学院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的基础上,正式确立学校立项项目,同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3.过程管理:训练项目由学校具体负责组织管理,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个别综合性团队项目建设周期可适当延长至2年但必须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学校将进行阶段检查,适时监督项目实施情况,并通过校园网络信息发布,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交流。

4.验收考核:训练项目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结题申请,学校将组织项目验收,验收合格后,全部纳入学生学分,并将验收结果和成果精粹择优推广宣传。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教研工作量。

八、申报要求

1.申报名额

各学院按附件5中的推荐名额分配进行申报,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审定。

2.申报材料

(1)新余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表(附件1)。

(2)新余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2)。

(3)新余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参与学生统计表(附件3)。

(4)新余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信息统计表(附件4)。

以上材料一式两份,并请同时报送电子稿。

3.申报与评审时间

请各二级学院认真组织申报,将本学院推荐申报材料于4月28日前报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学校将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并将结果予以公示。

联系人:付帮峰、廖忠明

联系电话:6666050

电子信箱:xyxysjk@163.com

 附件:

1.新余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

2.新余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汇总表

3.新余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参与学生统计表

4.新余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信息统计表

5.新余学院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推荐名额分配表

 

 

二○一二年四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