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开展第五届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暨第十六批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余学院教字〔2019〕2号)要求,经各二级学院申报、校外专家组评审与反馈,学校评选出4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并推荐“以知行耦合为导向,以应用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机械设计》系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等12项教学成果奖申报第十六批省级教学成果奖,现予以公示,公示期:2019年3月2日——3月8日。如有异议,请及时以电话、电邮或书面材料形式向教务处反映。
新余学院校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成果汇总表
|
序号
| 推荐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 成果主要负责单位
| 学科类别
| 实践时间(年)
| 获奖等级
|
1
| 以知行耦合为导向,以应用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机械设计》系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 朱双霞、郭国谊、李玉平、敖培云、习志军
| 机电工程学院
| 工学
| 3
| 一等
|
2
| 全程、深度、共赢——校企合作ICT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熊春如、廖发孝、李耐根、胡菊芳、袁爱珍
| 中兴通讯信息学院
| 工学
| 4
| 一等
|
3
| 应用型大学产学深度合作综合研究与实践
| 叶安珊、姜春林、邹冬兰、陈克明、徐照胜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工学
| 8
| 一等
|
4
| “三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 周淑芬、朱克炜、陈小云、罗海勇、周来友
| 经济管理学院
| 教育学
| 4
| 一等
|
5
|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视域下的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 徐理、王成元、张建营、郭秋兰、潘洪科
| 建筑工程学院
| 工学
| 5
| 二等
|
6
| 基于学科专业技能竞赛的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廖菲菲、徐理、王成元、谭玲
| 建筑工程学院
| 工学
| 4
| 二等
|
7
| 太阳电池材料应用型课程
| 欧惠、徐顺建、肖宗湖、胡云、李云明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工学
| 5
| 二等
|
8
| 康复治疗学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
| 李琪、徐云、熊国兰、秦云美、武林燕
| 护理与康复学院
| 教育学
| 2
| 二等
|
9
| 语音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胡轶瑗,张申艳,贺一舟,圣仰芝,郑美霞
| 外国语学院
| 文学
| 5
| 二等
|
10
| 《体育舞蹈》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廖丽琴、丁新民、谢谊、孙帅、朱生根
| 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3
| 二等
|
11
|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增内容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 郭向荣、徐湘蓉、刘思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法学
| 2
| 二等
|
12
| 经典民歌在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中应用与传承
| 林利珍、邹伟铭
| 艺术学院
| 艺术学
| 14
| 二等
|
13
|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 李玉平、朱双霞、徐顺建、何芳、刘磊
| 机电工程学院
| 工学
| 8
| 三等
|
14
| “一式、二化、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晏志勇、熊春如、陶秋香、李耐根、罗俊
| 中兴通讯信息学院
| 工学
| 4
| 三等
|
15
| “1553”学科竞赛体系与实践教学联动促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 陶秋香、晏志勇、胡菊芳、李耐根、罗俊
| 中兴通讯信息学院
| 工学
| 5
| 三等
|
16
| 移动互联-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 张小冬、游小苇、占星新、陶秋香、刘华玲
| 护理与康复学院
| 教育学
| 4
| 三等
|
17
| “蜂窝式”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 圣仰芝,贺一舟,胡轶瑗,昌根花
| 外国语学院
| 文学
| 8
| 三等
|
18
| 基于校企合作项目式工作室的计算机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朱卫华、叶安珊、陈克明、黄勇、邹冬兰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工学
| 4
| 三等
|
19
|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平台
| 刘志杰、刘志龙、廖志斌、黄勇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工学
| 5
| 三等
|
20
| 立足“两个正确”,抓住“两个课堂”,深化《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
| 周小云、刘立新、江燕、冯婉玲、李丹、罗海勇、康杨
| 经济管理学院
| 管理学
| 4
| 三等
|
21
| 排球教学训练与竞赛
| 黄太斌、张亭、刘满江、梁静、钟可
| 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3
| 三等
|
22
|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与实践
| 黎爱斌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文学
| 15
| 三等
|